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日記】兒時描繪的未來藍圖





最近常常回想起過去,大概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停駐在半調子的人生階段




想想人生的巔峰期大概就是小學的時候,當時還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
學習慾也很強,吸收力特別好,聽過的故事,看過的圖畫,馬上都能記住
總覺得好像有點小聰明,還有與生俱來的感性與小才藝
於是,放置不管,父母忙著教育其他人的孩子,我也自顧自地封閉在自己的世界
等我回神過來,才發現已經落後別人一大截,只靠著點小聰明是無法延續豐功偉績


小時候學鋼琴、上數學課,事實上,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學得也跌跌撞撞
最喜歡看故事書、百科全書、傳記,還有畫畫,但我從來沒正式學過畫畫
小學時,好像會畫點圖,就被派去參加比賽,其實我什麼都不懂
看似素描、水墨、水彩、版畫樣樣精通,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技法
比賽時,都是靠著第六感,模仿看過的圖,自己胡亂摸索,
當然我們學校也不像明星學校競爭激烈,所以還幸運地得了幾個獎
我喜歡畫畫,真的很喜歡,因為有成就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快樂
可以專注投入在其中,旁似無人,家人紛擾的爭吵,也化為無聲
但父母總說,學藝術沒有前途,無限地催眠念咒,我也踏上了一般升學之路


升上國中之後,似乎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畫畫的技法已經落後別人一大截
或許也是我的見識不廣,總以為自己還算會點小技巧,那真的是井底之蛙的拙劣
我的個性也開始趕不上外在世界的變化,「聲音小、文靜、話少」變成我的代名詞
一開口說話,老師、同學誇張的反應,過分緊繃的關注,更讓我不敢開口...
剛開始,還有同學覺得我害羞的反應有趣,主動和我做朋友
但漸漸地,她們發現我是真的無趣,只喜歡獨處或看書,又慢慢疏遠


於是,我封閉自己,試圖當個聽話乖巧的孩子,拼命地追趕著自己不擅長的學業,
遺忘了當初描繪的藍圖---那個兒時的夢想,帶著畫家帽,背著畫具,不停地創作
成為藝術家的夢想,因為自覺沒有才能,殘忍地、哀傷地、心痛地塵封
總是不斷羨慕考美術班的同學,或是優秀的藝術世家
總是不斷不斷地羨慕別人,看著別人的背影,志向逐漸變得渺小


重考大學的時候,實在按耐不住性子,不知天高地厚跑去報考師大美術系術科考試
正式考試的前幾個禮拜,還特地到親戚朋友的畫室臨時抱佛腳惡補
但只學了點皮毛,就想上場應戰,實在是貽笑大方
最後,筆試分數雖合格,但術科分數想當然爾,只是空繳報名費
不過,考試當天,看著不同各種個性的未來藝術家們,專注創作的神態、樣貌
想著還是無法遺忘對藝術的熱情,但技不如人的事實,確實讓人沮喪


大學雖然念了不同科系,但學校剛好有美術系,我沒有勇氣輔修
只敢偷偷選了幾堂基礎課程旁聽,記得那時候選修了油畫課
放學後的時間,留在畫室,聽著廣播,和幾位同學加班畫圖
我穿著工作圍裙、聞著油畫松香味、手拿畫筆、調色板,坐在畫架前畫畫
似乎短暫一圓了遲來的畫家夢,應該是我大學四年最裝模作樣(快樂)的時光
那時候,還會一個人跑到家裡附近的倉庫熬夜畫圖,趕作業,
思考構圖、角度,色彩的層層堆疊,雖然依舊技不如人,但實在太愉快了


原來,原來,畫圖還是我最愛的事,雖然不一定畫得很好,但真的很開心
後來進了研究所念了藝術史,才發覺我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構思理念很感興趣
比起艱澀難懂的理論,我更愛閱讀藝術家的一些日常創作記事、散文
可能是我對藝術家的夢,還抱著一絲絲的憧憬與期待


與其不斷羨慕別人,何不重拾畫筆,重新構築未來的藍圖?
等工作穩定下來,我想再找間畫室,重新拾起畫筆,享受單純畫畫的時光
創作沒有年齡限制,不是嗎?莫內到八十幾歲,患了白內障,仍持續創作
我研究的日本畫家鏑木清方活到九十三歲,還是維持日常的作畫習慣。


雖然,認清自己沒有得獎或靠畫畫生存的才能,是非常殘酷的現實
不過,創作本身就不是比較的過程,而是正視自己,療癒自己的歷程
就像無法站上大舞台演奏的音樂家,無法參加奧運的運動選手
人的能力畢竟有限,但只要一旦放棄了,就永遠沒有機會


兒時描繪的未來藍圖實現了嗎?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變成彆扭、固執、不直率、愛比較又畏縮的人
但儘管是這樣的我,還是不想放棄,還是想做點什麼
不是為了討好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


寫下這篇日記,是想梳理自己的心,混亂糾結的思緒,找回初衷
當我再度感到徬徨、不安的時候,希望再看看當時寫下的這段話
繼續為構築不留下悔恨的未來而努力


僅此為記

2017.3.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