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 日本美術譯聞】筆之化身——《生活手帖》總編花森安治(上)






前幾天,剛追完NHK的晨間劇《とと姉ちゃん》(中譯:大姐當家),心中滿溢五味雜陳的感受,但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主人翁,也就是《あなたの暮し》(中譯:你的生活)雜誌的創辦人小橋常子,而是雜誌的靈魂人物花山總編。也許是演繹的唐澤壽明舉手投足太過引人,又或許是他時而傲嬌執拗,時而善體人意的反差性格,非常投我所好(笑),所以總是特別注意他出場的時候。


《大姐當家》是取材自日本至今仍持續刊行的雜誌《暮しの手帖》(中譯:生活手帖),創辦人是大橋鎮子女士。去年旅居京都時,我偶然在書店咖啡館Cafe Bibliotic Hello,翻閱到《生活手帖》創刊300號的紀念特輯(2002年出版)。書裡完整介紹了總編花森安治的裝幀設計,以及收錄他的珍貴手稿。當時,懵懂如我只曾因松浦彌太郎(現任總編)耳聞過這本雜誌,但對它的歷史與淵源一無所知。但是當天閱畢後,我在筆記本上,仔細地記下四個字——「花 森 安 治」




後來,我在百萬遍知恩寺的秋季古書市集上,以200日圓的價格,意外找到這本創刊300號的紀念特輯,感到又驚又喜!!直到今年連續劇開播之後,我又在台灣的紀伊國書店,買到花森安治的設計圖錄《花森安治のデザイン》,書中更全面地介紹他從創刊至逝世時,一手包辦設計的雜誌封面,共152冊,還有一些手繪圖案與手寫文字。


花森安治的設計風格與行事態度,完全擄獲我這個昭和老靈魂的心。於是,我試著將書中附錄介紹花森安治一生的前言,翻譯出來,除了自己想讀懂之外,也希望讓和我同樣想進一步理解這位傲嬌總編歷程的讀者,在《大姐當家》未完整言明的部分,細數他化身一支筆,身為一位編輯的自信與堅持。

----------


前言:花森安治的一生







      「花森安治的為人如何?


      「他雖然在工作上非常嚴謹,卻是一位很體貼的人。」大橋芳子[1]如此回想,她從「生活手帖社」前身「衣裳研究所」時期,便一直與大姐大橋鎮子[2]跟在花森安治身邊從事編輯的工作。一起工作的編輯部同事也說:「他是個多才多藝名符其實的記者。」花森安治從童年時期發生的各種軼聞與趣事,宛如連續劇般精彩。


      從寫作開始,花森安治陸續在設計、廣告、繪畫等各種領域,以及新聞、雜誌、電台等大眾媒體,發揮他的本領,並將後半輩子三十的光陰全心投入編輯《生活手帖》這本不置入任何外部廣告,獨樹一格的雜誌。


      花森安治不企業、政府或任何人阿諛奉承,就算被輕也立志要守護日常生活的小事,在快速變遷的世代中,依然貫徹他在「二戰後」時立定的初衷。20111025日,是花森安治百歲冥誕。他竭盡心力完成的工作成果,都展現在臨終前持續編輯的一百五十二本《生活手帖》當中。



出生中學時


      19111025日花森安治生於神戶,排行六個兄弟姐妹中的長男,父親花森恒三郎是位貿易商人母親吉野是小學老師。1924年,他於雲中小學畢業後,進入第三神戶中學(神戶三中)就讀。當時,父親經常帶他去觀賞寶塚的少女歌劇與電影。父親事業有成後,卻沾染上股票與投機生意,慘賠破產。後來仰賴母親白天經營藥局與雜貨店,晚上接縫補的家庭代工,慢慢地撐起家計。


      他從小就是個好勝心強、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花森為何總是那麼調皮搗蛋?」當小學老師這樣說時,他的母親總是感到很苦惱此外,他從小就擁有繪畫的才華。曾在美勞作業中描繪電車行駛的風景畫,因為實在畫得太好了,還一度被老師誤以為有槍手幫忙。他強調是自己完成,於是當場在老師面前行雲流水般地繪製出來。治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同班同學,作家田宮虎彥[3] 回想起這件事時,說道:「花森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生動地描繪伊索寓言的場景。


        花森安治就讀的神戶三中雖然標榜注重個性並奉行自由主義,卻禁止學生進出電影院。父親聽聞後,說道「不能去看電影啊⋯⋯」當花森安治遺憾地應聲,喜好電影的父親便幫他增加五毛的零用錢,同意他每個月一次可以去一次電影院。當時,花森安治曾運用法國製的八釐米攝影機,自導自演過一部電影。進入編輯部後,也時常談及電影之事。「為了攝影技術更精進需要時常看電影。」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他曾向編輯部的同事介紹《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這部美國電影的劇情大綱。幾天後,他看完電影,大力盛讚是部十分有趣的好電影。


        花森安治認為與其滿口仁義道德,能夠巧妙掌握娛樂性才是好電影。譬如二戰前尾上松之助所拍的《國定忠治》系列電影,以及《飛行世紀》、《火燒摩天樓》等西洋片。每到午後三點的下午茶時間,他都會聚集編輯部的員工,滔滔不絕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大橋鎮子總是因為擔心截稿時間,而感到浮躁不耐。拍攝《生活手帖》時,花森安治有時朝著攝影師松本政利喊著:「小松,叫阿津過來!」被稱作「小松」的松本政利,便立刻降低攝影機高度。而他口中的「阿津」,則是以低視角電影著稱的導演——小津安二郎。



        1929年,當花森安治從神戶三中畢業後,因舊制高中入學考試落榜,成為重考生,專心在大倉山圖書館(今神戶市立圖書館)裡埋頭苦讀。此時,他陸續閱讀1913年出版的平塚雷鳥[4] 處女評論集《圓窗》,以及倍倍爾[5] 的《婦人論》等解放女性地位相關書籍。



舊制高中與大學時



         1930年,花森安治進入舊制松江高中就讀。那年的夏天,他的母親過世。在編輯部時,他很少提及私人過去的往事;後來,才在朝日新聞報的文章中吐露對母親的回憶:


      「⋯⋯母親當時三十八歲,我十九歲。她覺得我穿制服的樣子很稀奇,便叫我站在枕邊,身體轉著不同的方向,母親由上而下目不轉睛地看著:『你變得好體面呢!』她說。『說什麼傻話啊!』我害羞地回答。『你將來想做什麼呢?』她問,我說新聞記者或編輯吧!她只應了一句『這樣啊。』幾天後,母親就去世了。」母親離世後,花森安治持續創作自己喜歡的繪畫,並以當時流行的抽象畫為主題,舉辦了個展。


        1933年,22歲的花森安治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美學美術史學系就讀,並加入《帝國大學新聞》的編輯部。社員中還包括後來知名的作家:田宮虎彥、扇谷正造、杉浦明平、田所太郎等人。透過邀稿,他認識了畫家佐野繁次郎,兩人相當意趣相投。機緣之下,他在24歲時擔任佐野繁次郎為化妝品公司伊東蝴蝶園(後來的Papilio)廣告設計案的助手。


        1935年大學三年級之時,他與松江和服店的女兒山內百代結婚。1937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以卡萊爾的《服飾哲學》為研究動機,題名為〈從社會美學觀點所見的衣粧〉。「衣粧」是花森安治自創的語詞。後來當他被揶揄為穿裙裝的怪人時,未曾有過辯解,正如他在編輯部裡常說:「你們不論穿什麼都可以喲!我希望你們能夠擁有不被無趣的習慣或流行而左右的審美意識。






[1] 大橋芳子(1925-2014):大橋鎮子的三妹,與姐姐共同經營生活手帖出版社。
[2] 大橋鎮子(1920-2013):編輯、作家,也是生活手帖出版社的社長,創刊《生活手帖》。
[3] 田宮虎彥(1911-1988):昭和時期的小說家,著名有短篇小說《繪本》、《足摺》。
[4] 平塚雷鳥(1886-1971):昭和時期的女性思想家、評論家、作家,積極參與女權運動。
[5] 倍倍爾(August Bebel, 1840-1913):德國的民主黨領袖



(下篇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